啃老花400万买房,却买不来归属感

来源:时代财经 | 发布日期:2023-01-27 14:05

" 父母眼中的佼佼者,不该是城市的漂泊者。" 每逢岁末年初,开发商们就会打出这样的广告词,利用猝不及防的温情,触动 " 漂一族 " 的心。

而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年轻人,在经历过租金上涨、被房东突击通知搬家,以及合租带来的不便之后,也总会问自己:" 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?"

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

为了能在打拼时有一个安稳的庇护之所,不少 90 后早早就把买房大事提上日程。有人从毕业工作后就开始筹划,但却犹豫不决迟迟未能敲定,最终在房价上涨声中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;有人耗费数百万安家,却依然以 " 异乡人 " 自居,始终找不到归属感;也有人奉行 " 房子是别人的,生活是自己的 " 之住房观,依靠改造出租屋,融入当地的生活。

人与房子的故事总能牵动人心,而通过异乡人的买房故事,我们或许能够窥见,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,到底什么样的家,才能称之为 " 家 "。

看了 6 年房,房子越挑越贵

今年 30 岁的晓文从 2014 年毕业后便一直 " 漂 " 在广州。由于工作是项目制,地点需要经常调动,最夸张的一年,她总共搬了 4 次家," 不敢对租来的房子产生任何一点感情和留恋 "。

2015 年,在经历房东涨价及一次次孤独地搬家后,晓文内心产生了一丝买房的想法。在她看来,漂泊在大城市里的人,买房需求更加迫切,因为他们在这个陌生城市奋斗的同时,也要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栖身之所。

这一年,广州房价开始上涨。在父母的支持下,晓文凑出 100 多万元首付,开始看房。父母给她的经验是,一看房价、二看地段、三看户型。但很快,她遇到了很多买房人都会面临的问题——喜欢的买不起,买得起的又看不上。

大学期间在某一线房企的实习经历,让晓文对房子的整体品质格外挑剔。" 就觉得那家开发商的房子品质好,有设计感,其他开发商的房子我都有些瞧不上眼。" 她说。

此后几年,晓文又陆陆续续看过不少房子,既有长隆公园附近在建的网红楼盘,也有天河客运站的 " 老破小 " 二手房,还有天河金融城的笋盘,但最终都不了了之。在她看来,中介不够专业,推荐的房源一般," 看房越多,我心态就越崩,也不能下决心 "。

而随着房价上涨,晓文手上的预算也开始变得捉襟见肘,够得着的楼盘也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。

让晓文最终下定决心买房的,是男友的出现。两人从 2021 年相恋后,感情迅速升温至谈婚论嫁的程度。在这种前提下,他们决定共同出资买房。

疫情则是另一个催化剂。疫情期间,他们时常需要居家办公,发现租房无法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。" 比如说房子冰箱太小,想多囤一点蔬菜水果都不行。" 晓文说。

晓文和男友以最快的速度推进买房计划:一周时间自己踩盘,一周时间带着双方父母看房。2021 年 10 月,在领取结婚证之前,他们掏空 6 个钱包,支付了近 200 万元的首付款,在广州黄埔区 " 上车 " 一套三居一手房。从萌发合力购买婚房的想法到最终拍板,他们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。

买房和疫情,也改变着晓文对于房子的观念。" 年轻的时候,我不认同父母的想法,觉得租房很自由,没有负担,但到头来却发现,自己还是会沿袭上一辈的做法。"

花 400 万买房,还没找到归属感

今年春节,为了给广州的新家暖房,90 后王也并没有和往年一样回老家过年。这让他有些难以适应。

王也一直以为,最大的安全感,是在广州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。但这个春节,父母亲友不在身边,也不能吃到家乡的美味,房子有了,心里却空空的。

5 年前,出身西北小县城的王也和女友怀揣着梦想来到广州。一直以来,他们在这里的 " 家 ",是租来的一套实际面积不到 40 平方米的小房子。

王也不是没动过买房的念头。2018 年,王也刚刚在广州工作,这一年,他租住的小区的楼盘均价为 38000 元 / 平方米左右。以此为标准,就算只买一套 60 平方米的房子,以 30% 的首付计算,王也至少需要凑够近 70 万元才能 " 上车 "。

巨额的费用面前,王也暂时收起了买房的心。他转而考虑起另一种可能性——逃离一线,回老家。年纪渐长,在广州漂着的日子看起来没有尽头,而家中的父母更是他的牵挂,他总希望能离父母更近一些。

但习惯了广州的包罗万象,老家各种小圈子式的人际关系让王也难以招架。当然,更割舍不下的,是相爱相伴多年的女友。

正当王也摇摆不定时,短短 3 年时间,广州一手楼盘的均价已从 2018 年 12 月的 2.72 万元 / 平方米,涨到 2021 年年末的 3.3 万元 / 平方米。

广州房价的变化也牵动着王也远在老家的父母的心。" 有房才有家,有家即心安。" 王也的父母是行动派,他们不断提醒着王也,还亲自来到广州和王也一起踩盘,一步步将买房从规划变成现实。

和女友结婚后,王也抓住了心仪楼盘销售期的尾巴,依靠父母的支持,以 400 多万元的总价买下了一套 90 平方米左右的小三房,并赶在 2023 年春节前顺利入伙新居。

现在,除了盼望着贷款利率调整,房贷能够下调之外,王也最希望的,便是在广州找到真正的归属感。

" 从某种意义上讲,买房只是让我成为一个新广州人的第一步,想要真正获得归属感,可能还要一段时间。" 他说。

买房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留下来与其他同龄人的住房观不同,张弛是一名坚定的 " 无房主义者 "。在深圳工作多年,她至今没有买房的打算。

毕业一年,张弛就辞去原来的工作,跳槽到一家新媒体公司;2 年后,她又一次选择,重新找工作。

张弛频繁跳槽的做法,让工作了近 30 年却从未 " 挪窝 " 的父母很是担心。他们想让女儿回四川老家,这样一来,房子的问题就能轻松解决,甚至还能通过自己的 " 朋友圈 ",为女儿物色一位合适的结婚对象。

但这些在张弛看来,都不是什么大事。能在深圳顺利落户,以及它带给年轻人的包容感,是其他城市能难给予的。这座城市干净整洁,又充满生机和秩序,每次从外地回到深圳,张弛都忍不住感叹," 深圳真好 "。

即使没有买房,张弛也在努力让自己成为 " 深圳人 "。为了让租的房子有 " 家 " 的样子,并时常保持新鲜感,张弛用地毯重新铺了房子的地板,并调整房东留下的家具的位置,还添置了书桌、台灯和灯带。租来的房子被自己慢慢改造成理想中的样子,她也逐渐有了安全感。

更幸运的是,张弛在租房时很少遭遇到不愉快的经历。" 房东也是年轻人,除了平时付房租,他很少过问我这边的情况。" 即便每个月的租金要花掉张弛工资的 1/3,但只要没有 " 寄人篱下 " 的委屈感,她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
在深圳,和张弛持同样想法的年轻人有很多。而这种生活方式正成为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新变化——高企的房价劝退了不少想在此扎根的年轻人,但也有人依然选择留下来,换一种活法,并逐渐找到归属感。

张弛坦言,自己不太可能因为高房价离开深圳,她已经习惯了深圳,习惯了这里的气候、饮食和一切。" 除了大蟑螂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之外,其他的都不是问题。" 她说。